在经济大环境下行以及各种消费乏力的大背景下,现如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中小规模人力资源企业,既面临行业增长机遇,也承受着多重生存压力。本文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广西区内中小人力资源企业的现实压力和困境,为那些想在近期进入人力资源行业的老板提供参考。
一、业务开拓:竞争加剧与需求分化的双重挤压
(一)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
广西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呈现“低端服务过剩、高端服务不足”的特点。中小规模的人力资源企业竞争激烈,竞争常见于主流业务,例如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业务外包等业务。具体表现在,你能做的业务,我也能做。服务差异并不明显,更多依赖资源关系和自身的招投标实力转化成业务,仍然依靠人数规模获得资金规模的路径,并且依赖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价格战带来利润的大幅降低。为了争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甚至可能平本,甚至贴钱开展业务,难以形成持续增长动力。
(二)新兴需求响应不足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但中小人力资源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资金体量小,无法支撑价格较高技术较好的平台,进而难以提供精准匹配服务,难以开拓高价值的业务市场和获得交易机会。
(三)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广西大力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园,推出零工市场等利好政策,但资源多向头部企业倾斜,且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园和相关政策常常需要企业具备较多的服务案例、较高的纳税指标完成度、较大的企业规模和人员规模。在目前大环境下,ZF又常常延长或者难以兑现相关政策的奖励,增加了企业生存压力。
二、业务形态:单一化与创新瓶颈
(一)传统业务占比过高
多数中小规模人力企业依赖“招聘+派遣”模式,或者单一依赖招聘或者重点依赖派遣、外包类业务,业务附加值低,规模效益难以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多停留在基础用工管理,甚至依赖客户对项目、项目员工的管理,人力企业缺乏针对员工技能提升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方案,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黏性不足,认为人力资源公司只拿钱不办事。
(二)数字化转型滞后
因中小型人力资源企业往往没有资金和团队独立开发智能化系统,只能采购第三方服务平台,导致自身经营成本高涨,无力投入高科技智能化平台。企业只能付费使用智能化招聘平台、项目、人事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而部分企业仍依赖线下招聘会,效率低下且成本高企。
(三)细分领域开发不足
政策鼓励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涉外人力资源服务,但中小企业因资金和人才限制,难以组织高效团队开展业务,更难以涉足和深耕这些领域。
三、内部管理压力:人才流失与制度缺陷
(一)人才结构失衡
中小人力资源企业普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人力资源行业虽然看起来服务的是企业,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服务客户及员工个人,事情繁多、细致,容错率低。人力资源企业内部从事服务支撑工作的往往是女性,男性往往从事业务开发等岗位。
人力资源企业往往利润不高,难以用高薪吸引人才,难以进一步提升团队素质,没有高薪,还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二)管理制度粗放
中小型人力资源企业发展时间一般较短,仍处于生存和发展期,更关注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状况,常常未能把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放在磨炼内功之上。常出现招聘流程不规范、培训体系缺乏针对性、绩效考核模糊、规章制度漏洞百出等问题。
(三)合规成本上升
经济大环境下行,企业税负未大幅减轻,业务增长缓慢,劳动者法律维权意识增强都成为推高企业成本的因素。加之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缴纳等政策要求趋严,企业需投入更多精力应对合规审查。企业内忧外患,疲于奔命,常常在温饱线徘徊。
四、外部经营压力:政策波动与行业洗牌
(一)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
因ZF资金能力有限,各类政策出台速度放缓,且加大对受支持企业的审查,许多企业难以实质获得政策的帮扶。社会保险费缴费政策趋近、税收力度增强,加上如果后期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和残疾人保障金缴纳制度,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政策压力,需频繁调整经营策略。
(二)行业集中度提升
全国性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加速扩张,布局全国,渗透广西,广西区内中小型人力资源企业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挤压,举步维艰。
招投标活动中常常出现广西区外企业利用自身规模化和全国化的优势,利用资金杠杆和政策红利,并利用智能化平台压低自身管理成本,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中标,抢占广西区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极大打击中小型人力资源企业的信心和竞争力。
(三)客户行业波动传导
广西重点产业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直接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例如,路桥类企业客户的人力需求会随着路桥建设项目的完工不断缩减劳务外包、业务外包人员规模,导致向其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企业业务规模随之缩减。
五、融资渠道与资金回款:双重困境
(一)融资门槛高企
中小人力资源企业多依赖自有资金或小额贷款,但金融机构的融资政策更倾向于支持纳税记录良好企业规模效益稳定的大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达标,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在面临项目垫资风险时,宛如惊弓之鸟。
(二)回款周期延长
不是所有的中小型人力资源企业的全部客户都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客户,往往也要存在和服务民营企业客户。而客户类型以及规模的差异往往又蕴藏资金回款难度增加的风险,客户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类)因自身回款难度增加,资金链紧张,资金压力传导至人力资源企业,进而常延迟支付各类项目费用。
(三)补贴依赖风险
部分人力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或者通过享受政策获取补贴收入的方式提高利润,但补贴拨付往往滞后,加剧现金流压力。过于依赖补贴作为利润增长点,可能会拖垮企业资金链,产生生存危机。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