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一阵风式管理” 如同隐形的管理陷阱,尤其在绩效项目推进中,常导致 “老板关注时轰轰烈烈,关注转移后草草收场” 的尴尬局面。某 500 人医疗连锁企业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绩效机制试运行三个月后因老板关注点转移陷入停滞,部门配合度骤降,绩效经理面临岗位存续?;?。结合制度建设逻辑与实操经验,破解这一困局需从制度根基、管理协同、价值锚定三方面破局。
“阵风式” 管理的核心症结在于缺乏系统化制度支撑,导致项目推进完全依附于管理者个人关注。参考制度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逻辑,绩效项目需先建立 “铁打的制度” 而非 “流水的灌注”。
首先,需联合 HRD 修订《绩效管理办法》,明确绩效项目的核心要素:权责边界(老板负责战略方向审定,HR 部门牵头落地,业务部门承担数据提供与执行责任)、流程标准(从指标设定、数据收集到结果应用的全流程节点与交付物)、时间闭环(明确季度复盘、年度修订的固定周期,避免因老板注意力转移而中断)。
其次,引入制度预审机制。在项目启动前,组织财务、运营等核心部门进行跨部门论证,确保绩效指标与业务目标匹配(如医疗连锁企业的门诊量、客户满意度等核心指标需纳入考核),减少后期部门抵触。制度一旦通过审批,需通过 OA 系统正式发布,赋予其强制性与权威性,让项目推进 “有法可依”。
中层管理者作为老板与基层的 “传声筒”,其工作优先级随老板关注点摇摆,是绩效项目停滞的关键推手。破解之道在于将中层管理目标与绩效项目深度绑定,用量化指标替代 “模糊指令”。
可借鉴绩效考评中 “量化 + 行为化” 指标设计思路,为中层管理者设定刚性考核项:数据提交及时率(每月需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本部门绩效数据汇总)、指标达成辅导率(每季度需与下属完成 100% 绩效面谈)、项目参与度(参与绩效复盘会的出席率与提案质量)。这些指标直接与中层绩效工资挂钩,占比不低于 30%。
同时,建立 “中层绩效看板”,通过数字化工具实时展示各部门项目推进进度,每月在管理层会议上公示。当中层管理者的考核与绩效项目深度绑定,其工作优先级自然从 “追随老板关注点” 转向 “完成刚性指标”,形成项目推进的内生动力。
向上管理的核心是让老板看到项目价值,而非被动等待关注。针对老板关注点多变的特点,需建立 “数据化、高频化” 的汇报机制。
在试运行阶段,每两周向老板提交《绩效项目价值简报》,用医疗行业的直观数据说话:如某门店因绩效指标引导优化了接诊流程,客户满意度提升 15%;某科室通过绩效面谈明确了培训需求,员工技能达标率提高 20%。这些数据需与企业战略目标(如年度营收增长)强关联,让老板意识到绩效项目是战略落地的 “助推器”。
在项目停滞期,组织 “绩效成果开放日”,邀请老板参与跨部门复盘会,现场展示绩效数据对业务的改善作用(如通过绩效分析发现某区域耗材浪费问题,推动成本下降 8%)。通过价值可视化,将老板的 “随机关注” 转化为 “主动支持”。
部门不配合的根源在于未感知绩效项目的价值。需从宣贯、简化、激励三方面破解:
精准宣贯:针对业务部门开展 “绩效赋能培训”,用案例说明绩效数据如何帮助其优化管理(如门诊部门可通过绩效分析识别高产能医生的工作模式并推广);
流程简化:开发轻量化数据收集工具(如嵌入业务系统的绩效数据自动抓取模块),减少部门手动填报负担;
即时激励:将部门配合度纳入其负责人的绩效加分项,对数据提交及时、指标达成优秀的部门,给予团队建设基金奖励,让部门从 “被动应付” 转为 “主动参与”。
破解 “阵风式” 管理的本质,是用制度替代随性、用机制替代人情、用价值替代指令。绩效项目的长效运转,既需要系统化的制度根基,也需要上下协同的管理智慧。唯有如此,才能让绩效项目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 “稳定器”,而非随老板关注点摇摆的 “浮萍”。
82
4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