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培训预算和资源,为什么要制定新晋管理者的培训方案?试问,制定出培训方案,又该如何落地?
这像不像很多企业,明明薪酬低得可怜,非要学华为的狼文化。人家吃的是肉,你给员工吃的是草,有什么可比性?
另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为什么很多企业总是在选拔后进行新干部培训?既然不合格,为什么会通过选拔?如果都合格,为什么还要做培训?
公司通过竞聘的方式集中选拔了一批中基层管理干部。试问,有明确的选拔标准,还是纯粹人为评分?内部竞聘有非常严谨的流程,还是流于形式?
公司要求针对这些新晋管理者制定为期半年的培养方案,这是啥逻辑,为什么不在竞聘前做个储备干部训练营,进行初筛?
公司没有专职的培训经理,培训资源也很匮乏,这种情况下,怎么培养人才?如果没有人才培养模式,竞聘有什么用?
企业老板是不是要考虑下,竞聘和人才培养的先后顺序?
很多老板都是跟风,看到别的企业在做竞聘,感觉很有道理,也照猫画虎地开始竞聘。实际上,据说了解,很多企业竞聘完全找不到合适的人,都是来凑数的,满足老板想营造的竞聘氛围。结果就是该做的都做了,但没有人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什么资源都没有的企业,怎么做人才培养?最合适的方式莫过于导师带徒了。把师傅和徒弟的利益进行捆绑,徒弟晋升,师傅工资也有体现。在这个前提下,在做内部竞聘,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
培训在前,竞聘在后。这才是一个企业选拔人才的正确方式。假设在竞聘后,你制定了长达半年的培训计划,老板也咬牙请外部师资,完成了培训,结果依然不胜任,这时候是不是骑虎难下了?继续在岗吧,明显不胜任;换人吧,一是无人可用,二是这个员工流失的概率很大。
作为一个企业,不修炼内功(人才培养),仅靠招式(竞聘),怎么解决用人难的问题?选一批毫无内功基础的人,随随便便就能速成,你信吗?
85
8
3
分享
2楼 Tina1999
曹老师的思路没问题,关键高潜质管理人员的培训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企业本身不舍得投入成本进行培训,如果导师本身都不愿意带学徒(利益无法捆绑),如果本身这些人员均与新岗位匹配度不高,最后还是拔苗助长。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3楼 幸福五月天
明明薪酬低得可怜,非要学别人华为的狼文化。明明没有培训经费(人员、课件),非要学别人内部竞品再培训。这是很多小企业的现状~·
曹锋
@幸福五月天:老板经常心血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