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核心理念等做绩效考核的内容确实少见,但是并非不可能。 这里分享我个人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的思考,并且分享一个阿里的案例供参考。
老板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员工记住企业文化呢?还是实际业务中,他需要用考核手段确保某些符合公司利益和理念的行为(或者说,起码确保业绩的达成不违反企业文化,比如常见的有些员工为冲业绩而不择手段)?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让员工记住,那么搞个趣味的宣讲、竞赛、表彰之类的也就可以了。 趣味性的方式更能让员工接受;
如果是第二个目的,那么确实可以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就像很多公司的考核内容中有定性部分的考核。
但是绩效考核的宗旨仍然是业务目标的达成,而企业文化的更多是在考核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建议与定量指标结合。否则光是把过程做对,不一定能确保达到业绩结果。
另外既然作为考核内容,要确保可以衡量,否则到年底评分时候肯定与员工纠缠不清。 而要做到可以衡量,恐怕要把企业文化、价值观、核心理念等,拆解为行为层面的评分表,因为只有行为才是可以观察记录区分衡量的,这样才能避免年底评分阶段的争执。
这样讲可能比较抽象,下面分享一个阿里的例子。也是采用了一位阿里人的口头分享节选。 特别提醒,阿里的价值观考核占据50%的权重,这个比例偏高,所以大家如果要参照,还需要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斟酌。
阿里巴巴的绩效考核分为两部分:价值观与KPI,各占50%。 马总把文化价值观作为50%的考评分数,他相信文化的力量是摧枯拉朽的,能够让你占领整个市场,能够打赢竞争对手,能够把公司变成最优秀的,所以他特别极端,把价值观变成了50%的考核。
阿里有六条基本价值观,为每项价值观开发了行为指标,1分到5分,而且采用通关原则。什么叫通关,游戏有没有打过?过不了第1关,没有第2关。通关的原则是如果你1分都没有,你就不可能有2分。因为我们会把1分当做员工最基层的东西,人人都应该做到的。
阿里巴巴对6条价值观的打分,价值观落地,第1是有设计的理念,第2有考核的标准,第3有工作流程,第4就是价值观必须有诠释,怎么去考核员工,必须要变成什么行为,这个行为是所有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量化。
所以如果我今天来打个价值观的打分,第1,价值观打分应该有什么原则,第2,几分算不优秀,大家也知道,第3,价值观打分的一个组织原则是老板的老板和hr都要参与,我们一桌人在一起打分了,第4,怎么打分,逐条打分,从1分一直打到5分。这个价值观是马总、关明生和彭蕾写了好几年写出来的,每一条都是斟酌的。凡是有逗号的地方都可以得0.5。精准到这个地方。
(中间逐条解读每一项价值观的每一个得分,此处略)
我们花了一点点时间来诠释了价值观。背后我最想让大家意会到的东西是:
282
22
14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14楼 毅行
谢谢分享!
DianaYang
@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