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资角度看,招聘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到位。如,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甚至没有岗位职责,无法衡量。
从企业角度看,分工不清。假设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合理的招聘流程,明确的分工,岗位说明
如果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合理的流程,还出现这样现象,那意味着用人部门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好为工作提供便利;另一个是任人唯亲,标准就是量身定做的,难怪其他人不符合。企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透露出一个信息: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这个岗位真的需要吗?
人资部有必要重新审核组织中的结构设置或者分工是否合理了。
如招聘是为了填补离职空缺还是新业务的需要;
如果是为了填补空缺,那么寻找离职的真正原因;
如果是新业务的需要,那么需要考虑此项新业务是长期需要还是一次性的尝试;
如果是一次性的尝试,尝试过后将如何安置招聘来的人员;
如果不以招聘的形式,是否能以外包的形式或组成项目小组的形式或其它的形式完成。
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如何协作分工?
很多hr倾向于把招聘权限完全给到用人部门,使得人资部逐渐沦为办手续跑腿的。这样的做法,短期内人资部是轻松了,但从长期来看,却暗藏风险。现实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企业一个人离职就带走一大帮人,人力部门却无能为力,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健全,允许直线部门自己单独招人,自建团队。最后局面往往失控:人不是企业的人,而成为一个个的小团伙。更不要说因劳动合同签订不及时造成的纠纷,以及用人部门不专业导致的离职。
人力资源部门主要有两方面的职责,一方面是服务性;另一方面是提供专业咨询。 人资部要始终抱着服务的心态,保持沟通,共同制定招聘需求和计划。甚至在招聘环节中让用人部门全程参与,如一起筛选简历,一起面试,一起谈薪酬,这比用数据说话更直接有效。
如果用人部门不能全程参与,那么每次面试结束后,人资部应该把面试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并统计分类,
不来的原因。
拿数据说话,他们看到这些就应该明白那些原因了。同时,人资部可在招聘上给予用人部门专业的意见,协助直线部门面试、专业人才测评,以及就业协议的签订、后期人员入职各种手续的办理、薪酬的控制等。
从直接原因看,是岗位职责缺失、分工不明造成招聘效率低下,但其实根本还在于内部管理不到位。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