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招聘单位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临时招聘人才。由于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能力水平又不能解决此问题,老板不想无端增加岗位,更不想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所以,企业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临时招聘能人,计划着新人解决问题后,再将其以各种理由辞退掉。当然,如果这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深得老板信任,也是有机会留下的。
一、应聘前,深入了解企业基础信息
在面试之前,求职者应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可以通过企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平行评价等渠道,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的规模、发展历程、经营范围、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可以查询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信用记录等,以确保企业的合法性和信誉度。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地位,有助于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稳定性。对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求职者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宣传资料,了解企业的工作氛围、管理风格、员工福利等,看看是否与自己的期望相符。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仔细审查招聘岗位的真需求
招聘信息是求职者了解职位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仔细审查。首先,关注职位描述是否清晰明确。一个正规的招聘信息应该包括职位名称、工作职责、任职要求、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内容。如果职位描述模糊不清,或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引起警惕。其次是查看招聘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时间。正规的招聘信息通常会发布在知名的招聘网站、企业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并且会有一定的发布时间规律。如果招聘信息发布在一些不正规的渠道,或者发布时间过久,可能存在风险。对于招聘信息中承诺的高薪、高福利等吸引求职者的词语,要保持理性判断。如果薪资待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又或者福利待遇过于优厚,那就要仔细核实其真实性。
三、警惕面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面试是求职者与企业直接接触的重要环节,要警惕面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首先,注意面试的流程和安排是否合理。正规的面试通常会有一定的流程和安排,包括初试、复试等环节,并且会提前通知求职者面试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如果面试流程混乱,或者面试安排过于仓促,可能存在风险。
其次,面试时仔细观察面试官的态度和行为。面试官应具备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面试官态度傲慢、不尊重求职者,或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要谨慎对待。在面试过程中,多问面试官有关岗位的信息与要求,当前公司对此岗位的目标要求是什么?入职后需要解决什么样的交叉点等等内容。并向面试官询问此岗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了解公司对所应聘岗位重视程度。
四、认真阅读劳动合同条款
入职后签订劳动合同时,求职者要认真审查劳动合同的条款。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应该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要确保合同中的条款与招聘信息中的承诺一致,特别是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敏感的内容。其次,关注合同中的试用期条款、解除合同条款内容。试用期的期限和待遇应该要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应明确且合法,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限制或违约责任。如果对合同中的条款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向企业弄清楚,绝对不能含糊,专业的内容可以寻求外援的帮助。
五、从内部同事处获取信息
入职后多与内部员工交流,听听员工对公司和对老板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有多优秀的企业,有员工说好,也有说不好的,作为新人应该客观听取好与不好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听取你自己想要的信息即可,不能盲目听从。同事们的评价不一定客观,所以你得多观察和验证。尤其要看看离职员工对公司或领导的评价, 这点很重要。根据验证后的信息,结合老板的每一个决策和战略方向,对本岗位重视程度,或者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理性,不要憧憬着入职后就是美好,时刻保持一颗上进空杯的心态,即使遇到职场黑洞,自己都有退的资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深入了解企业信息、仔细审查招聘信息、警惕面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认真审查劳动合同以及借助多方渠道获取信息等方式,规避企业招聘坑,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理想工作。
企业为了解决问题而临时招聘员工,事后又辞退也是存在风险的,看似节省成本,实则有可能引发劳资纠纷、企业声誉受损影响企业长期发展。企业应优先通过合法合规的灵活用工模式、内部能力提升或协商机制解决问题,兼顾效率与伦理,方能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稳健发展。
79
9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