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书名】人力资源量化管理与数据分析
【书籍作者】任康磊
【上期衔接】
今天不会用数据的人,就好像15年前不会用电脑的人,10年前不会发电子邮件的人,5年前不会用微信的人。
如今在职场上,你已经找不到不会用电脑、不会发电子邮件、不会用微信的人,因为他们早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针对当前大多数HR在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我总结了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工作中,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操作方法、常用工具、通用模板,并结合大量的实操案例形成这本书。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快速学习到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工具、案例和注意事项。
【书籍精华观点深入分享】
如果把 “道、术、器”的概念放到数据分析中。
“道”指的是方向,是公司的战略。战略是公司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它回答了为什么而做;“术”指的是方法。方法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它回答了应当怎么做;“器”指的是工具。工具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它回答了要用什么工具来做。
要做数据分析,应该按照“道、术、器”的思维逻辑来操作。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拿烹饪来举例子。烹饪里面的“道”是对烹饪结果的预期,决定了烹饪的目的、目标,比如根据不同的需要,决定做三道菜、六道菜还是十道菜(这是数量),决定不同菜系的搭配还是一种菜系(这是性质),决定做的菜是金酱肉丝、宫保鸡丁还是麻婆豆腐(这是内容),决定这些菜应有的色、香、味、意、形等状态(这是品质)。
烹饪里面的“术”是根据烹饪的目的和目标,对烹饪方法、工艺和流程的选择,比如根据制作菜品的数量、性质、内容和品质这些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自己烹饪,也可以选择请专业的大厨烹饪;可以选择煎、炒、烹、炸、闷、溜、熬、炖等不同的工艺,可以对不同工艺组合形成了菜品的烹饪流程。
烹饪里的“器”是烹饪需要的具体工具,工具的选择来源于烹饪的目的、目标、方法、工艺和流程。烹饪相关的工具有很多,就说是常用的刀具就有超过20种分类,其他的烹调用具、调理用具、洗涤用具、储藏用具等更是种类繁杂。
数据分析也是这个逻辑,数据分析里面的“道”是数据分析的方向,是明确为什么而分析,是关于数据分析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也是聚焦和明确问题的环节。明确为什么要解决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关键。
数据分析里面的“术”是数据分析的方法,是明确应该怎样分析,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分析。方法向上,承接着方向,向下指向工具。方法的选择比一味的努力更重要。
数据分析里面的“器”是用什么工具来做数据分析,比如Excel软件就是数据分析的工具。除了用软件外,一些管理模型同样可以成为数据分析的工具,比如经典的SWOT分析模型,也就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其实它也是一种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说数据分析绝不是“数字分析”而是一种“信息分析”,用一些管理模型做信息分析也是数据分析的一种。
关于工具,这里要再说一个很经典的错误认知,很多人认为数据分析就是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很多人认为数据分析就是Excel软件的实用技术,特别醉心于提高这方面的技术,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这个“器”的层面,而且当他们看到一些数据分析的学习资料里面,如果不讲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那就不是“文不对题”,就是没有干货。
这就好像是,有人认为成为一名合格厨师的条件就是学会如何使用铁制炒锅一样。你只有特别熟练的会使用铁质炒锅,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厨师,而不是你做出来的菜色香味意形俱全。这里的铁制炒锅就是工具,而且只是一种工具,你说是不是很荒谬。
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只是“器”层面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数据分析的“道”和“术”,你的器用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就像那句经典的话,“如果你只会用锤子,你会把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
如果你只会用某一个工具,那么走到哪里都只是会用这个工具来解决问题。如果你只会用锤子,那么你可能吃瓜子要用锤子,吃西瓜也要用锤子。我想把这个原理再延展一下,就算是你不是只会用锤子,你又学了怎么用钳子、怎么用螺丝刀,你有了一盒子工具。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工具,也还是不行。
你怎么样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应该用什么工具呢?一定是让自己提高认知水平,而不是去学怎么用各种各样的工具。
一个高阶的厨师,必须掌握“道、术、器”的全局的认知和能力,既知道为什么做、又知道用什么方法,还能够熟练使用相对应的工具。
你如果要做好数据分析,一定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做事,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分析,要解决什么问题,产生什么价值?然后再看自己要用什么方法来分析,或者具体要分析什么?最后再看要用什么工具来分析?才不至于让自己做出来的工作没价值。
当我们能正确认知数据分析之后,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具体要怎么操作呢?根据这个认知,我们在操作数据分析之前,应该有三个部分的考量。
第一部分,是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固然重要,但分析的目的、目标和思路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明确到底想通过分析说明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想预防什么风险?分析指向的第一目标是行动,终极目标一定是提升企业的价值。
第二部分,搞清楚我们应该分析什么?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应该选择哪些指标分析,确定朝哪个方向分析。将待解决的问题按照重要性排序。最终形成方案和计划,并实施行动。
第三部分,我们要学会怎么分析?
在这个部分,我们要明确分析的频率,哪些以月为单位,哪些按季度、那些以年为单位,那些可以不定期分析。我们要找到恰当的分析工具,选用准确的分析方法。同时,我们要有后续的跟踪和评估。
在搞清楚这三个部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正确运用数据分析的步骤。
【拆书总结】
1.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HR与高层管理者进行战略沟通的共同语言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成为公司的战略伙伴,需要和高层管理者在战略上有共同的语言。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实现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时候,将缺乏有效的工具,无法和高层管理者进行战略沟通并形成共同的语言。
当公司的总经理组织召开重要战略会议的时候,本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有一席之地。可是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当总经理提出一个关于新业务领域的投资发展方案时,财务总监可以用财务数据或具备说服力的图表来对方案发表意见;业务部门可以用业务数据变化来发表他们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呢?要用什么来科学的、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工作呢?
如果在这样的会议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只能用“可能”、“大概”、“也许”的词语,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人员数量情况,就很难提出和战略层面方案相关的、具备战略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也很难会引起总经理的兴趣。久而久之,在重要的战略研讨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就会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相反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用数据指出这个战略或投资方案的问题,并且提出完善的建议,那才称得上是公司战略伙伴的定位。比如,HR如果可以用客观的数据或图表从新业务领域的产业环境、人才配置、能力、培养周期、来源、可持续性等不同角度给总经理建议,而不是靠经验与感觉决策,将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获得战略对话权利的重要方式。
2.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HR与中层管理者沟通的重要方法
如果没有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在公司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因为角度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资源分配方面很可能会和业务部门成为博弈对手,;但是当人力资源管理者开始做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时,因为双方都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很可能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的角色。
因为专业分工不同、立场不同,加上公司中大部分中层管理者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更没有概念,他们常常会为了完成部门的绩效,扩充部门的人员配置,招募过量的人力,很少在意人工费用和劳动效率。
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那么和中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协作会变成互相妥协折中的谈判关系;如果没有科学的指标和数据为指导,这种博弈的结果将演变成谁比较坚持己见、谁能说得过谁的问题。
如果最终业务部门预算的人工费用超标,人力资源管理者失败;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种博弈中表现的过于强势,把业务部门的人员编制降下来,结果业务部门业绩没有达成,说是人力资源部不允许招人,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样失败。
没有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者很容易变成众矢之的,纵有千般理由,却百口莫辩。建立基于数据的、科学的、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模型,才有可能避免因为这种资源问题引起的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3.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HR评价自身工作绩效的有效工具
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由于缺乏数据和量化的评价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工作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总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显得可有可无。不能准确定位问题所在,也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者总是处在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建立一套系统的、可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是为了充分展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更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让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可以拿数据来评价用人部门,还可以用它来评价自身的工作。
比如当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清晰的指出公司去年在工资增长10%的情况下,人工成本比率能够保持稳定,劳动效率在不断提升。为此,人力资源部曾经做过哪些具体工作。这种管理质量比简单的办理员工入职、离职手续这类简单的工作要有意义的多。
最有效的学习是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建议读者拿到本书后,不要马上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而是先带着问题,根据当前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最薄弱的环节,查找本书中的操作方法,根据公司实际状况,思考、制定、实施和复盘解决方案。
当具体的问题得到缓解之后,读者可以由问题点切入,查找知识点;由知识点延伸,找到流程线;由流程线拓展,发现操作面;由操作面升华,全面掌握整个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法。这时候再从整个体系的角度,自上而下的看问题,又会有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
任康磊,畅销书作家,新浪微博百万粉丝大V,百万学员网课讲师,三茅人力资源网2018年度最受欢迎书籍作者、最受欢迎课程老师。工商管理硕士(MBA),曾任世界500强,国内大型A股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拥有十余年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和一万人次以上人才招募经验,专注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战问题。常年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曾帮助多家上市公司搭建和完善战略地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关键流程制度,并取得优秀成绩。
著有:《人力资源量化管理与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绩效管理与量化考核从入门到精通》、《薪酬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招聘面试入职离职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培训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新个人所得税实操从入门到精通》、《人力资源总监管理手册那些教材上不会告诉你的实战方法》等系列丛书。
【数据分析】看完两次拆书,你知道怎么做数据分析了么?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噢~
189
87
46
分享
32楼 冬哥
要做数据分析,应该按照“道、术、器”的思维逻辑来操作。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拿烹饪来举例子。烹饪里面的“道”是对烹饪结果的预期,决定了烹饪的目的、目标,比如根据不同的需要,决定做三道菜、六道菜还是十道菜(这是数量),决定不同菜系的搭配还是一种菜系(这是性质),决定做的菜是金酱肉丝、宫保鸡丁还是麻婆豆腐(这是内容),决定这些菜应有的色、香、味、意、形等状态(这是品质)。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46楼 凝烟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