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不是第一个遇到这问题的HR。
这也不是个案。
很多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时,看上去"逻辑完整",实则"情感断层"。
那些写在Excel表格里的目标,员工看不懂、对不上,更不知道自己该从哪开始做。
一位总监曾对我说:"我们的KPI做的很科学,但说实话,团队成员基本不看。"
为什么精心设计的绩效指标,落地时却常常变成一纸空文?
因为绩效指标不是写给老板看的表格,而是写给员工的航向图。
这就像给一艘船配了精密的雷达,却没告诉水手们怎么读懂它的信号,船依然会迷失方向。
指标设计最常见的问题,是"脱离岗位"。
公司战略被直接复制进了员工的考核项。
听起来很有大局观,但落实时却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
比如,运营岗的指标写着"提升市场占有率",但他每天做的是流程跟单、单据优化,根本搭不上边。
再比如财务岗,目标是"提升组织效率"。
那他到底是该快点报销、还是多出两版报表?
没人解释清楚。
员工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被看见"。
我曾咨询过一家制造企业,他们把"优化供应链"写进了一线操作工的KPI。
结果年底考核,这位工人无奈地说:"我每天就是按流程装配,怎么优化供应链?我连供应商都没见过。"
很多企业以为是员工抗拒考核,其实他们只是"没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份好的绩效指标,不该是空中的飞机,而应该是岗位的脚印。
什么意思?
就是员工每走一步,都能在指标上找到对应。
销售不能只看"销售额"这么大而泛的指标。
还要看到"客户开发率"。
看到"成交周期"。
看到"复购转化率"这些具体环节。
财务不能只看"报表完成率",还应该考虑"预算偏差""账务错误纠正时效"等。
为什么要这么细?
因为员工不是不能接受考核,而是希望指标能"说人话"。
如果他今天花了3小时对账,那这个动作应该在绩效中被认可,而不是淹没在一个大标题下。
记住:员工看不见的指标,就是不存在的指标。
"我们当然用了SMART原则啊,"一位HR总监跟我抱怨,"但员工还是不买账。"
我问他:"SMART对你来说是什么?"
"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Time-bound时限。"他一口气背完。
"那你的指标是怎么写的?"
他给我看了一份:"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优化工作流程..."
这哪里SMART了?
"提高客户满意度"不具体。
"从85分提升到90分"才是目标。
"提升运营效率"看不见。
"表单处理时长缩短20%"才有衡量依据。
有家电商给客服定了个指标:"提升用户体验"。
团队集体茫然。
直到换成"首次回复时长不超过30秒,问题解决率提升至95%",大家才恍然大悟。
目标不是立在那儿让人景仰的,而是要每天能靠近一点点的。
关键在于:指标不光要能"量化",还要"共识化"。
也就是员工能理解,也愿意为它承担责任。
不然再科学的指标,也只是HR和老板之间的游戏。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对话?
"今年销售目标定多少?"
"去年完成800万,今年定1000万吧。"
"为什么是1000万?"
"整数,好记。"
我并没有夸张。
很多公司设定指标时,拍脑袋说"比去年涨20%",但去年为什么能涨、今年市场变没变,没人关心。
结果定出来的数字,漂亮是漂亮,就是没人能做到。
你有没有翻看过上一年的指标执行情况?
有没有根据业务曲线调整过评分标准?
有家公司给开发团队定了个目标:"每月发布新功能不少于3个。"
结果团队交付了一堆半成品,只为完成指标。
绩效指标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对话的开端。
定完以后要不断回顾、调试、打磨,就像雕刻一样。
HR不是"打分官",而是"对齐器",要让数据、岗位和目标三者之间,慢慢对上焦。
最被低估的一个动作,是"请员工进来一起讨论指标"。
不是开大会,也不是发调研问卷。
而是拉着每个团队负责人,一对一地问:
"这个指标你认不认?"
"你觉得能达成吗?"
"需要什么支持?"
有时候,员工一句话就能帮你点醒一个偏差。
销售会告诉你,"我更看重客户拓展数"。
客服会说,"满意度的算法是不是该换个模型?"
技术会提出,"缺陷率比修复速度更重要。"
有家企业原本给技术团队定的KPI是"故障修复时间",结果技术leader说:"与其看修复多快,不如看预防做得好不好。"
于是指标改成了"系统稳定性",整个团队的工作重心从救火转向了防火。
这些声音,不只是建议,更是他们认领目标的开始。
别怕员工挑战你的指标。
你要怕的,是他们压根不在意。
每次讨论绩效,我都会问一个问题:
"你的指标是用来评价员工,还是帮助员工?"
答案看似简单,但方向却完全不同。
绩效指标设计,看似是一张表格,其实是一场组织对话。
它不只告诉员工该做什么,更表达出公司在意什么。
如果员工看到的是"公司希望我成长",他自然会更用力。
如果看到的是"公司只想评我好坏",那考核再精准,也只是流程。
所以,别把绩效指标当成任务清单,而要当成一份共同愿景的拆解。
公司想去哪里?
我在这艘船上的角色是什么?
我们如何一起到达彼岸?
最近有位创始人感叹:"花了那么多钱做绩效系统,员工还是不当回事。"
我问他:"员工参与设计了吗?"
他摇头。
那不就是了。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知道公式怎么算,但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方向?
你的绩效指标,是用来打分的工具,还是员工的航向图?
83
16
2
分享
2楼 松鼠王子49554
一套绩效指标,应该是被员工当做成长系统,而不是评价系统,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