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职场指路:相当不让领导操心的“乖宝宝”,却成了领导的“眼中钉”,我该怎么办?
萌姐,您好!我是一名刚进入职场不久的“萌新”,在大学里我学的就是人力专业,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且是名校硕士毕业,在学校里我学习成绩挺好,一直是不让老师、家长操心的存在。我内心也以不给人添麻烦的“乖宝宝”为豪。谁知我进入一家大厂任职绩效专员之后,噩梦开始了,我的顶头上司是人力经理,她对我很满意,但是人力总监是个雷厉风行、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她却对我的表现很有怨言——按照我的顶头上司转达的意思就是——总监不知道我的工作进展,让她很没有“安全感”,甚至动了优化我的念头。
公司已经有过几次裁员了,虽然公司管理层说不会裁管培生(我是管培生),但是我压力也很大,不想职场刚起步,就遭遇被裁的命运——毕竟我的领导的领导要优化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请萌姐指点迷津。】
【摘要:本文分享了职场新人小A因未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而引发信任危机的案例。通过“主动暴露工作轨迹”“用决策型汇报替代执行型汇报”“同步经理避免信息孤岛”三步策略,帮助新人建立有效汇报机制,提升领导“可控感”,从而化解职场危机。】
又到自由分享日了,今天仍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对话方式呈现今天的案例。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私信,暂且称呼这位可爱的粉丝为小A吧。
粉丝小A:“萌姐,您好!我是一名刚进入职场不久的‘萌新’,在大学里我学的就是人力专业,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且是名校硕士毕业,在学校里我学习成绩挺好,一直是不让老师、家长操心的存在。我内心也以不给人添麻烦的‘乖宝宝’为豪。谁知我进入一家大厂任职绩效专员之后,噩梦开始了,我的顶头上司是人力经理,她对我很满意,但是人力总监是个雷厉风行、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她却对我的表现很有怨言——按照我的顶头上司转达的意思就是——总监不知道我的工作进展,让她很没有‘安全感’,甚至动了优化我的念头。公司已经有过几次裁员了,虽然公司管理层说不会裁管培生(我是管培生),但是我压力也很大,不想职场刚起步,就遭遇被裁的命运——毕竟我的领导的领导要优化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我:“小A,先别急,你遇到的其实是职场新人最常见的‘信息差陷阱’。咱们先拆解问题:你的直接领导(人力经理)认可你,但越级领导(人力总监)因‘不了解进展’产生不安全感,这说明你的工作成果没有有效传递到决策层。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沟通策略需要调整。”
小A:“可是萌姐,我每天都在认真工作啊——上周我刚做完销售部50人的绩效数据清洗,还和IT确认了系统对接时间,这些工作我都跟经理汇报了,经理都知道的,为什么总监还是觉得没安全感呢?”
我:“这就是关键——你的‘认真工作’只停留在执行层,没有转化为领导的领导的‘可控感’。总监作为部门负责人,需要掌握关键项目的进度、风险和资源分配,确保团队目标与公司战略对齐。而你现在的状态是‘只做不说’,或者‘说但没说对地方’——比如你可能只向经理汇报,但经理未及时同步给总监;或者你的汇报内容太琐碎(比如只说‘今天做了表格’),没有体现项目全貌和决策价值。
职场中,高层对下属的‘安全感’本质是‘可控感’。总监需要知道项目是否按计划推进、有没有潜在风险、是否需要调整资源。你现在的汇报可能只停留在‘做了什么’,但没传递‘做到了什么程度’‘可能影响什么’——比如你完成数据清洗是执行动作,但没告诉总监‘清洗后的数据发现哪些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对绩效结果产生什么影响’,总监自然会觉得‘信息断层’。”
小A:“原来是这样!那我该怎么让总监知道这些关键信息呢?直接越过经理汇报会不会不合适?”
我:“听我说,以下三步可以建立‘领导可见’的汇报机制。
第一步: 主动“暴露”工作轨迹,而非等待被问
从明天开始,每周五下班前给总监发一封100字以内的‘进展快报’,用‘结果+风险+需求’结构。
例如:
主题:绩效体系优化项目W2进展同步
总监好,本周完成以下3件事:
① 完成销售部50人绩效数据清洗(附异常数据清单);
② 与IT确认系统对接时间,预计下周五完成测试环境部署;
③ 发现历史数据中‘客户满意度’指标权重占比过低(原5%,建议调整至15%),需您确认是否需要调整。
下周计划:完成财务部数据对接,启动试点部门培训。
这样既展示执行力,又提前暴露风险,让总监觉得‘事情在掌控中’。注意,发完邮件后同步给经理一份,附一句:‘经理,我把本周进展同步给总监了,您看是否有需要补充或调整的地方?’这样既尊重直接领导,又让经理成为你的‘信息背书者’。”
小A:“那如果总监没回复怎么办?会不会显得我打扰她?”
我:“总监的‘没回复’往往是‘默认认可’。只要你的汇报简洁、有重点,且不频繁(每周一次足够),总监反而会觉得你‘有分寸’。如果她有疑问,自然会找你或经理沟通,这时候你的主动就变成了‘提前解决问题’的机会。”
小A:“明白了,萌姐,那接下来该怎么做?”
我:“接下来就是第二步——用'决策型汇报'替代'执行型汇报'。
总监不需要听你做了什么,需要听你‘发现了什么’‘建议怎么做’。比如当你在核对数据时发现某部门绩效异常,不要只说‘数据有问题’,而是:
‘总监,在核对Q3数据时发现研发部‘项目交付及时率’指标异常(比Q2下降12%),我查了历史数据,发现是本季度新增了3个跨部门协作项目,但考核标准未同步调整。建议下周部门例会上与研发经理确认是否需要调整指标权重,您看是否需要我提前准备对比数据?’
这种汇报方式会让总监觉得你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
小A:“可是如果我的建议被总监否决了,会不会显得我很不专业?”
我:“恰恰相反!职场中最怕的是‘只执行不思考’的下属。你提出建议时,已经展示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即使建议被调整,也给了总监参与决策的机会,反而会加深她对你的信任。记住:高层要的是‘能补位的人’,不是‘完全正确的人’。”
小A:“了解了萌姐,这第二步我还真得好好琢磨一下,那接下来呢?”
我:“接下来这一步非常重要,那就是第三步——同步经理,避免‘信息孤岛’
除了每周快报,日常工作中也要主动和经理同步关键节点。比如当你发现数据异常时,可以先和经理讨论:‘经理,我发现研发部指标异常,可能和跨部门项目有关,您觉得是否需要和总监同步这个风险?’这样既尊重了直接领导的权威,又能让经理成为你和总监之间的‘缓冲带’——当总监问经理‘那个新人怎么样’时,经理会说‘她最近在主动分析数据,还发现了研发部的问题’。”
小A:“萌姐,我之前总觉得‘主动汇报’是邀功,现在才明白是给领导安全感。但我还是有点害怕,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这就是‘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学校里‘不添麻烦’是优点,但职场中‘主动提供价值’才是核心。你现在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能干活’,而是证明自己‘值得被信任’。比如除了汇报进展,还可以在发现共性问题时,主动做一份‘部门绩效异常分析模板’,或者整理‘跨部门协作常见问题清单’,这些都会成为你的‘职场名片’。”
小A:“我明白了!下周就开始试您的‘进展快报’,先从数据清洗的异常点开始汇报。如果总监回复了,我再根据她的反馈调整。”
我:“这就对了!坚持3周主动汇报,你会发现总监对你的态度会从‘怀疑’变成‘依赖’。记住:职场新人最容易踩的坑就是‘埋头干活,忘记抬头看路’。你的汇报不是‘邀功’,而是‘给领导吃定心丸’——当总监觉得‘事情在掌控中’时,你的安全感自然就来了。”
Tip:1:职场中,领导的“安全感”源于对工作的可控感。通过主动汇报进展、暴露风险、提供决策建议,既能展现专业能力,又能建立信任。坚持“结果+风险+需求”的汇报结构,尊重直接领导的同时触达高层,新人也能快速从“执行者”升级为“可信赖的伙伴”。
Tips2:职场新人最容易踩的坑就是“埋头干活,忘记抬头看路”。主动且有技巧的工作汇报不是“邀功”,而是‘给领导吃定心丸’——当总监觉得‘事情在掌控中’时,下属的安全感自然就来了。
70
11
3
分享
3楼 l琳琳
作为执行层,上级是人力经理,每周向总监汇报一次进展,会被认为是越级汇报不?我知道的有的单位会这样认为
丛晓萌
@l琳琳:我已经在二楼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的公司的总监那是别的公司的总监,不是题主的总监,不要拿来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