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工作推动的阻力大,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源工作薄弱,没有做好基础性工作,绩效考核的制度与实际脱节;绩效考核工作增加工作量,有的公司把绩效考核作为扣减工资,裁员的变相手段。
1、人力资源工作薄弱: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工作认识不足,如果问他人力资源重要不,他会说很重要,但实际上大多不会采取相应措施,不愿承担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部门无实权,弱势部门,因为中国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或其他原因,人力资源部门腰板硬不起来;
人力资源工作不专业,当今大部分HR从业者为非专业出身,或多或少对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存在盲点,甚至主观曲解人力资源中的某些概念。从业者人事工作做得多,人力资源工作很难做到,难以让其他部门认同。
林正大有一句话说得好“公关做得好的去做销售了,技术好的去搞研发了,没什么特长的没办法只能去做人事工作了”(大体意思),可见中国人力资源工作的悲哀!
2、没有做好基础性工作:
没有领导基础更没有群众基础。公司高层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经营利润、股东权益,也有许多想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但不愿承担相应成本,当然也有很多承担了相应成本而且成功的企业,可以看看身边成功的知名民营企业,大多HR工作要求很严格,公司投入比较多。“群众基础”更难有了,此群众基础是指公司员工基础,连HR从业者对人力资源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更不用说公司其他部门员工了,大部分员工没有接触过人力资源知识,对人力资源工作认识严重不足,对于绩效考核他们只在意结果“我的工资是涨了还是降了?”。
没有做好绩效考核的基础性工作,对公司层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工作说明书,工作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到位。绩效考核制订想当然,没有具体的推导过程,“为什么必须这样进行考核”,“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考核方式”,“考核的依据是什么”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归根于公司战略发展层次,而且必须是有根有据的,前推后推都合理才具有说服力。
其他的就不一一分析了。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