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阿里巴巴ESG报告中所展示的反腐败管理体系,董事会下设的合规及风险委员会负责整体监督。职能执行上,廉正合规部负责腐败预防、调查和宣导,每年根据历史案件识别重点风险业务和岗位,对高风险岗位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定期跟踪风险改进情况等。
阿里巴巴在查处内部贪腐上的持续行动,近三年,累计移送司法处理的员工贪腐已超百起。2025财年,公司共有33起员工贪腐案件移送司法处理,已审结的案件为9起。2023-2024财年,移送司法处理的贪腐案件分别是45起和33起。
但由于未公布过案件具体性质、涉案人员职级及涉及金额等关键细节,仅凭“移送司法数量”和“审结数量”这类较笼统的数据,外界难以评估公司面临的反腐挑战以及这些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在今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对管理者在反腐败问题上的“监管责任”。团队反腐识别与处理的绩效表现将直接纳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管理者若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将被追责,影响其奖金、晋升等考核结果。
饿了么高层反腐中发现的供应链利益输送行为,一定程度上指向供应链监管环节的监管不足。
当前,阿里巴巴的反腐防线也延伸至供应商。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在全球有供应商4.16万家,中国内地3.15万家,中国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1.01万家。
其中,签署包含商业道德、员工权益及数据安全等要求ESG行为准则的供应商达2万余家,占比超过48%。公司表示,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供应商,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罚款、暂停合作或终止合作的处罚。不过,公司的历年报告中,并未披露过每年查处的违规供应商数量。
员工流失率为23.5%
部分新零售业务的出售同时影响了阿里的员工构成。
2025 财年末,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12.43万人,较此前一年的数值减少约8万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减员也主要来自2024年底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从年龄结构来看,阿里员工整体相对年轻。35岁以下员工占了七成;50岁以上员工不到1%。而36-50岁员工占比28.9%,与过去两个财年相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剔除出售的业务影响后,阿里员工数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动幅度不超过1%,员工规模在本年度相对稳定。员工流动方面,本财年集团员工流失率为23.5%,较上一财年的29.3%流失率相比,下降5.8个百分点。
ESG评级方面,以国际上MSCI评级为例,阿里巴巴已连续四年维持在BBB级,处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