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HR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推荐了几名候选人,业务负责人选了其中两个,说两个都要。通过试用期竞争,最终只能留一个,至于到时谁留谁走,让我做一个考核机制,这可怎么办?”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设计试用期考核机制才能筛选出真正适合的人?
1、机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HR在设计一个机制之前,要先考虑清楚你这个机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否则盲目设计出来的制度就是摆设,或因不被员工认可,而很难执行。
因此,设计一个机制之前要考虑:
“这个机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标?如何衡量?标准是什么?”
案例要解决的问题是:
通过这套机制,让两位员工在试用期内平等竞争,通过过程表现和绩效结果,最终进行优胜劣汰,为员工的最终表现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
2、如何设计和落地试用期考核机制?
首先,定标准:
这个“试用期表现是合格、良好还是优秀”的定义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这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基于岗位性质、核心职责、绩效考核要求确定试用期考核标准。
其次,如何执行:
----HR需要和部门一起沟通制定出这个标准,提供部门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提升执行效率和合规性。
----HR需要对考核机制进行沟通与宣讲,让试用期员工理解,同时保留依据,保证程序上的合法合规。
----如果试用期是3个月或6个月相对更长的时间,就需要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去总结复盘有没有需要纠偏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另外,最重要的执行还不是制度的落地,或仅仅只是按照试用期评估标准去评估。
而是过程中对员工的关注。
部门可能更关注员工的实际业绩表现和工作态度,而HR则要看文化匹配、长期稳定和潜力。
提供部门相对全面的信息,帮助部门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
最后,如果出现两位都合适的情况怎么办?
因为如果其中一位明显合适,或明显不合适,其实很容易判断。
如果两位都合适,也就是两位都达到了试用期考核的标准,应该选谁。
如果是销售岗,两位工作态度都ok,销售业绩也达标。
那两位都录用也是可以考虑的,毕竟销售岗靠业绩说话,岗位能上能下,比较灵活。
如果是职能岗,虽然不能完全量化,但其工作质量和表现一定会有程度上的差异。
有差异,自然就相对好评判优劣,只是优劣的标准要清晰,且在最初就和员工沟通到位。
类似阿里的价值观考核,价值观项的定义是什么,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行为标准是什么。
以及管理者打分评价,也要给出相应的行为案例或依据,做到相对客观和公平。
因此机制设计并不难,难的是制度落地执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3、谁来评估?如何评估?
再完美的机制,也是通过人来落地和做出决策的。
试用期评估是HR来评估,还是部门评估呢?
一般评估员工是否通过试用期,每个公司的评判程序可能不太一样。
有些公司由部门决定,有些公司由HR部门决定,有些直接是老板来定,有些是层层审核。
最好的方式是部门+HR+老板或直接主管+分管领导+HR。
相对可以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进行综合评估,降低决策的错误率或风险。
但这三个维度的决策顺序和权重是不同的。
人员管理责任主要在于部门,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因此直接主管权重最大。
其次是分管领导(按照阿里的管理原则,管理者要管一层、看一层)。
其次才是HR,而HR最重要的职责并不是自己去落地制度,而是帮助部门管理者成长,提升他们的制度执行效率和质量,即整体管理能力。
减少部门在员工管理上的评判不公或劳动纠纷发生的情况。
而老板则看企业规模和需要,一般是最终决策或有否决权。
因此,聪明的HR不是陷在具体的事务执行里,只知道埋头干活,或是觉得设计了一个完美的制度就万事大吉。
而是前期制度设计的系统思考,制度落地中的部门管理者的培训和引导。
这样,HR部门才不会沦为背锅部门,真正掌握管理的主动权。